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扶贫教育 | 笑山川文化艺术中心 |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 | 3D艺术馆
 
首 页 新闻频道 展览中心 艺术商城 艺术家频道 艺术评论 杂志总汇 灌天艺馆 研究分析 拍卖信息 艺术机构 灌天学术委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
历代书法漫谈
发布于:2006-4-4    浏览:5173次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主要作品介绍:
1)马王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包括《战国策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左图)和乙本(右图)等,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所谓西汉无隶书,西汉无分书等说法不攻自破。《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2)西狭颂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建宁四年 (公元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3)埔阁颂 汉代隶书摩崖。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埔阁颂》,与《西狭颂》为姊妹篇,建宁五年(公元 172年)二月刻,在陕西略阳县白崖。此石字体多含篆书意味,笔画圆润,波磔不大明显,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方折突出,章法茂密,风格古朴中含沉郁,所以清代万经曾说字样险怪,下笔粗钝,而康有为评云:"吾尝爱《埔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颜真卿)章法结体,独有遗意。"(《广艺舟双楫·本汉》,可见此石对后代书坛的影响。
4)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东汉碑刻。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在今山东东平县。字体严密方整而多变化,于朴厚中见劲媚。用笔以方笔为主,方劲沉着、力气雄健 。碑阴的题名,书法更是流畅自然,为书家所称道。
5)鲜于璜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刻,此碑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用笔瘦硬有力,骨肉雄浑,棱角之处方笔森挺,可谓斩钉截铁,已开北魏切笔之先河,但不失秀俊。整幅气势浑穆刚劲,有茂密丰伟之感,近《张迁碑》,是汉隶中不可多得的品。
6)礼器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永寿二年(公元 156年)刻,在曲阜孔庙,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左规右矩,法度森严。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分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极为精彩。书势气韵沉静肃穆,典雅秀丽。翁方纲夸为汉隶中第一。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响很大。
7)曹全碑 汉代隶书。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刻,1956 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 ,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 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8)华山碑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 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9)史晨碑 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灵帝二年(公元169年)立,今在山东曲阜孔庙。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疏密匀适,结构谨严而气韵灵动,蕴藉跌宕,笔法笔意二者俱全。清代万经《分隶偶存》中评论说:"修饬紧密,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在卒吏 (乙瑛碑) 、韩敕 (礼器碑)之右。"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10)乙瑛碑 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此碑工整匀适,组织严密,笔法极有法度,粗细统一,间架结构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丽,尤其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是汉隶趋于规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翁方纲称其"骨肉匀适,情交流畅。"何绍基以为:"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11)石门颂 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 148年)刻。结体大小不一,笔法瘦劲恣肆,雄健舒畅,颇饶趣味,今人祝嘉论此石刻曾说:"石门巧多于拙,瘦处多,肥处少,且喜用长势,多用圆笔。布置巧妙,错综变化。"
12)衡方碑 汉代隶书。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汶水泛决,碑陷,后邑人重立,今在山东泰安岱庙。此碑字体方拙朴实 ,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 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于平正之中存欹斜之变。翁方纲说:"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 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两汉金石记》)杨守敬《平碑记》也说:"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隶书即源于此。
 

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 的时期。这时,隶书已走东汉末年程式化的末路,楷书 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成今草,行书在隶楷递 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涌现出了众多著名书 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成为中国书法 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

    魏、西晋书法 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曹魏著名的碑刻有:《上尊号碑》、《受禅表碑》、《孔羡碑》、《黄初残碑》、《范式碑》(见彩图《范式碑》(部分三国· 魏))、《王基残碑》、《三体石经》等。《上尊号碑》 和《受禅表碑》均为曹丕称帝而立,是典型的官方隶书, 书体方正、气度庄严,以表示碑文的尊严;碑刻笔画都 是方棱的尖角,由于过分强调波挑的装饰效果,因而矫揉造作,很少有生趣。其中少数如《黄初残碑》,风格比较端庄秀丽。除庄严的碑碣外,有一些是随意书写和 镌刻的碑石,如《鲍寄神坐》、《鲍捐神坐》、《李苞开通阁道题名》等,风格类似简牍书法,有自然潇洒的 意趣。正始时(240~249)所立的《三体石经》,每字书 写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北魏江式《论书表》认为是 邯郸淳所书,这时期南方孙吴的碑刻和魏刻不同,著名 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天发神谶碑》笔意在篆、隶之间,结体以圆驭方,势险局宽,下笔处如斩截,气势雄伟奇恣,是面貌独特的书法作品。(见彩图《天发神谶碑》(部分三国·吴))。《谷朗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笔画已去波挑,但楷书的笔法尚未成熟。《禅国山碑》为篆书,笔法浑厚, 结法与隶法有相通处,也是很有特色的篆书。 

《受禅表碑》(三国魏)
《曹真碑》(三国魏)

西晋因禁止立碑,流传丰碑巨碣较少,著名碑刻《郛 休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齐太公吕望表》、《枳杨阳神道阙》、《大晋皇帝三临辟雍碑》等,都是 工整的隶书。《大晋皇帝三临辟雍碑》因出土较晚,字 画清晰如新刻,可看到当时隶书的用笔面貌。

    西晋禁止立碑,墓志因此逐渐兴起,和南北朝的墓志 不同,它实际是放在墓中的小型墓碑。西晋墓志著名的 有《晋管洛墓志》、《成晃碑》、《贾充妻郭槐柩铭》、《左□墓志》、《荀岳及妻刘简训墓志》、《王浚妻华 芳墓志》、《石□墓志》、《石定墓志》等,其书风和 晋碑刻都是强调方棱挑法的隶书,其中《王浚妻华芳墓 志》气势雄浑较有特色。隶书到东汉,已臻登峰造极阶 段。此后碑刻隶书过分追求波挑的装饰性,变潇洒自然 的挑脚为棱角整齐的挑法,波势趋向方直,起笔强调方 截,千篇一律,因此精美多姿的汉隶走向末路。这种定 型化的隶书到魏、晋,更是江河日下,另一方面简约省 便的楷书兴起,这样楷书取代隶书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三国、两晋时期留存到今天的墨迹大都是写经、简 牍和残纸。流传有绪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陆机写的《平 复帖》。《平复帖》的字体属于章草,它和出土的汉晋 简牍章草很相似,虽然纸质疲敝,字有伤缺,但仍能看见 用笔的挺健和朴拙的风格(见彩图《平复帖》(东晋))。 西晋著名的写本有新疆出土的两种《三国志》写本残卷, 书法在隶楷之间,捺笔滞重,有朴拙的风格。此外如元康 六年(296)《诸佛要集经》残卷,书写风格和《三国志》 残卷相似。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遗址曾发现一批墨书的残 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 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 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 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 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罗布泊出土的木简中,年号最 早为魏景元四年(263),最晚为建兴十八年(330);木简 有楷书、草书、章草、行书等,是研究魏晋书法的重要 资料。

《三国志》写本残卷(西晋)

    魏晋著名的书法家有卫岘、锺繇、胡昭、韦诞、皇象、苏建、卫□、索靖、卫恒、陆机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有刻帖流传,锺繇有《荐季直表》、《贺捷表》、《墓 田丙舍帖》、《力命表》、《宣示表》等,这些作品有的刻成单帖,有的收集在丛帖中。皇象有《急就章》, 流传有松江刻本和其他刻本。索靖的《月仪帖》、《载 妖帖》、《七月帖》,卫□有《顿首州民帖》等。宋代 《淳化阁帖》、《大观帖》都收有魏晋书法家的作品。

    十六国书法 留存到今天的碑刻不多,前秦有《邓 大尉祠碑》、《苻氏广武将军□产碑》,北凉有《沮渠 安固造像碑》、《佛说十二因缘经幢》,后秦有《辽东 太守吕宪墓表》,后燕有《崔□墓志》等。除《邓大尉 祠碑》为隶书外,其余都是隶楷过渡时期的楷书。《苻 氏广武将军□产碑》书法奇恣,用笔随意挥洒,极富变 化,丰韵朴拙,为十六国时最著名的碑刻。《沮渠安固 造像碑》为沮渠安固在高昌所立,原石在新疆吐鲁番高 昌故城出土,后被盗运到德国柏林。沮渠氏是匈奴后裔, 汉末定居甘肃西北,称为甘水胡。此碑字和十六国时写 经相似,用笔带有隶意,是隶楷递变时期的书体。

    十六国写经有年号可考的有:前秦甘露元年(359)的 《譬喻经第三十出地狱品》、西凉建初七年(411)的《妙 法莲花经》、北凉永平七年(449)的《持世经题记》、承 平十五年的《佛说菩萨藏经第一》等。前秦写经带有西 晋写本的痕迹,其横画起笔用尖锋,收笔重按,捺笔滞 重。北凉写经书法已有明显的变化,起笔已有顿挫,收 笔出现回锋,书风趋向清隽庄茂,已无前秦那种朴拙的 气味。前凉《李柏文书》是惟一有史书可证的重要人物 的文书遗迹。李柏是前凉时西域长史,文书在新疆出土, 共有三纸,似修改时的3次手稿。文书的书法有笔画带有 隶书的笔意,但已显露出东晋流行的行书风貌(见彩图 《李柏文书》(部分 前凉))。因此,文书的出土,对 研究行书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高参考价值。

    东晋书法 东晋碑刻传世很少,仅有《爨宝子碑》、 《枳杨阳神道阙》、《好大王碑》、《司马芳残碑》等 数种。《爨宝子碑》是著名的晋碑,书体介于隶楷之间, 碑字大小错落,笔画多为方笔写成,横画收笔处有挑脚, 但体势已具楷书的特点,风格朴厚古茂。《好大王碑》 字形方正,笔画平直,书体间杂篆法。《司马芳残碑》笔 画结体奇正相生,有的笔法虽带隶意,但已是浓重的楷书 特点。东晋墓志近年出土较多,如《谢□墓志》、《王 兴之墓志》、《颜谦妻刘氏墓志》、《王闽之墓志》、《王丹虎墓志》、《夏金虎墓志》等。这些墓志的书法, 有的方折凝重,笔画如斩钉截铁;有的镌刻比较随意草率,也有的是隶书。 

《□宝子碑》(东晋)

    流传至今的墨迹大都是勾摹本和临摹本,其中以王 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迹比较多。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 年 (697),王方庆家藏王氏一门书迹勾摹的《万岁通天 帖》,其中有王羲之的《姨母帖》(见彩图《姨母帖》 (东晋))和《初月帖》、王献之的《廿九日帖》、王 荟的《疖肿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羲之墨迹的 勾摹本还有:《寒切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孔 侍中帖》、《上虞帖》、《都下帖》、《七月帖》、《大 道帖》、《游目帖》、《行穰帖》、《此事帖》、《兰 亭序》等。王献之的墨迹及其勾摹本有:《鸭头丸帖》 (见彩图《鸭头丸帖》(东晋))、《地黄汤帖》、《中 秋帖》等。东晋书法家墨迹流传至今比较可靠的有王□ 《伯远帖》,此帖北宋《宣和书谱》著录,流传有绪,现 藏故宫博物院(见彩图《伯远帖》(东晋))。此外有晋 人书《曹娥诔辞卷》,藏辽宁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 藏有东晋升平十二年(368)款和咸安三年(373)款《法句 经》。东晋书法最盛,书法家亦比较多,当时门阀大家都 以书法世代相传,如庾、郗、王、谢等大家族,父子祖孙 以书法著名不在少数。其中如王导、王洽、王□、王荟、 王徽之、王□、庾亮、庾怿、庾翼、郗鉴、郗□、郗昙、 谢尚、谢安、恒玄、杨羲等,都是著名书法家。其中有 些书法家的作品有刻帖流传。

    南朝书法 南朝宋、齐、梁、陈是楷书盛行时期。 楷书经过魏、西晋的发展,到东晋已趋成熟,南北朝碑刻书法大都是楷书书写。南朝著名的碑刻有:宋《爨龙颜碑》,齐《刘觊买地券》、《吴郡造维卫尊佛题记》, 梁《□鹤铭》、《天监石井栏题记》、《太祖文皇帝神 道阙》、《始兴忠武王萧□碑》,陈《新罗真兴王定界 残碑》等。其中以《爨龙颜碑》、《瘗鹤铭》、《始兴 忠武王萧□碑》为最著名。《爨龙颜碑》楷书,带有隶 意,笔势方折雄劲而又具飞动之势。《瘗鹤铭》刻在江 苏省镇江市焦山崖壁上,后堕入江中,因刻在摩崖上,随 山刻石极为自然,书法潇洒而有法度,字画厚重笔势飞 动,其中间杂行书,笔法方圆并用,圆处圆转流利,方 处不显得呆滞,严谨有法度,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见彩 图《□鹤铭》(部分 南朝·梁))。《始兴忠武王萧□碑》为贝义渊所书写,书法雄劲峻美,与北朝碑刻的雄 劲似同而实异。

    南朝墓志有:宋《刘怀民墓志》、《明昙□墓志》, 齐《吕超墓志》、《刘岱墓志》,梁《桂阳王萧融墓志》、《桂阳王妃慕昭墓志》、《永阳昭王萧敷墓志》、《永 阳敬太妃王氏墓志》,陈《前锋将军卫和墓志》等。这些墓志上的书法,都是比较成熟的楷书。刘宋墓志比较 方正,《刘怀民墓志》与《爨龙颜碑》接近。齐和梁婉 转秀丽,《刘岱墓志》、《永阳昭王萧敷墓志》、《桂 阳王妃慕昭墓志》在秀丽中又有一种静穆典雅、疏放妍 妙的风格,可代表南朝书风的转变。

    南朝书法家比较多,墨迹流传至今天的有:齐王僧虔 《太子舍人帖》、王慈《得柏酒帖》、《尊体安和帖》、 《郭桂阳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等,都收在唐摹本 《万岁通天帖》中。

《尊体安和帖》(南朝齐·王慈)

    南朝写经流传今天的多为齐梁间经生所写,如齐永 明元年(483)《佛说欢喜普贤经》,梁天监五年(506) 《大般涅□经》、普通四年 (523)《华严经卷》、大同 元年(535)《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都是端庄流丽 的楷书,其结体、用笔和晋写经有明显不同,结体茂密, 笔法妍美,姿致顿挫,其秀劲笔法、严整结体,已开隋、 唐写经的先河。

    南朝著名书法家有羊欣、孔琳、萧思话、范晔、王僧虔、萧子云、萧衍、陶弘景等。

    北朝书法,北朝指当时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的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王朝政权,其碑刻书法比南 朝要丰富多采,北魏初期书法方劲古拙,仍保留部分隶书笔画,如《太武帝东巡碑》、《大代华岳庙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等,都属于风格雄强一类。《中岳嵩高灵庙碑》雄强而奇古,笔画方棱,结构富于变化,此碑碑阴书法峻整,为近代书法家所重视。493年北魏孝文帝 拓拔宏迁都洛阳,汉化达到高潮,书风也随着起了变化。北魏搜罗各地文学、艺术之士,集中洛阳,洛阳一时成为北方文化中心。北魏帝王提倡佛教,开窟造像之风大兴, 因此造像碑亦大为兴起。这些造像、造像碑大都有题记,书法艺术遗迹保留至今的也非常丰富,著名的龙门石窟 成为北魏书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书法以《牛橛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等最著名。其书法结体紧劲,风格雄强,可以代表太和间雄伟浑厚的书风。 后世选择龙门造像题记有“龙门四品”,“龙门廿品” 等名目。《始平公造像记》为方格阳文,结构绵密而有韵 味。《牛橛造像记》端方峻整,紧劲之中而又开张舒展。

    《杨大眼造像记》浑厚生动,兼有茂密雄强之势。太和间 著名碑刻有《光州灵山寺舍利塔下铭》、《晖福寺碑》 等。太和以后书法风格更为丰富多采,丰碑巨碣亦同时 兴起,著名碑刻有《高庆碑》、《霍扬碑》、《南石窟 寺碑》、《杨□碑》、《贾思伯碑》、《张猛龙碑》、 《马鸣寺根法师碑》、《高贞碑》、《刘根造像记》、 《刘平周造像记》、《姚伯多造像记》、《曹望□等造 像记》、《皇甫度造石窟寺碑》、《元景造像记》等。 东魏承接北魏书风,著名碑刻有《敬使君显□碑》、《高 盛碑》、《高翻碑》、《凝禅寺三级浮图碑》、《李仲 璇修孔庙碑》、《高归彦造像记》、《杜文雍等人造像 记》、《五百人造像记》等。北齐碑刻多用隶书,著名 碑刻有《唐邕写经碑》、《郑述祖修孔庙碑》、《高肃碑》、《文殊般若经碑》、《马天祥等造像记》、《姜纂造像记》、《王感孝颂》等。北周碑刻有《曹恪碑》、 《西岳华山神庙碑》(赵文渊书)《张僧妙碑》等。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和东魏为最精,风格多样,有如百花 争艳,使人应接不暇。北朝碑刻书风大体可分雄强、秀 丽两类。前者以《张猛龙碑》为代表,其书法雄强奇肆, 结构严谨,能在方劲中表现出纵逸的韵味,而在严整中 时出险峭之笔,富于变化(见彩图《张孟龙碑》(部分北魏))。碑阴书法恣肆不拘,与碑阳相互辉映,为北魏 碑刻书法之精品。后者以《敬使君碑》为代表,用笔侧 微细巧,书法清婉秀劲。北朝摩崖碑刻,著名的有北魏 《石门铭》、《郑羲上碑》、《郑羲下碑》、《论经书 诗》等,北齐《泰山金刚经》、《徂徕山刻经》、《天柱山铭》等。因山凿石,书写常随石势而成;又因石质不同,镌刻也有所不同。《石门铭》书法超逸疏宕,其 笔势长而飞动 (见彩图《石门铭》(部分 北魏))。山 东掖县云峰山诸石刻,多为北魏郑道昭和北齐郑述祖所 书写。其中《郑羲下碑》结字宽博,用笔方圆结合,圆 劲中有篆隶遗韵,为魏碑之精品(见彩图《郑羲下碑》 (部分 北魏))。《泰山金刚经》为隶书之变体,因长期风化剥蚀,渐去棱角,呈圆浑之笔画,故时出奇态。

《嵩高灵庙碑》(北魏)

    北朝墓志数量之多为前所未有,其书法也极为多样。 志石因体积较小,石质精细,书写便利,可以发挥书法 的用笔特色,而镌刻细腻能表达笔画之变化,由于长期 埋在墓中,很少损伤,是古代书法的重要资料。

    北魏墓志书法风格约有数种,《元简墓志》、《元羽墓志》、《元诠墓志》、《元显□墓志》、《元珍墓志》、《常季繁墓志》、《司马显姿墓志》等为一体势, 结体稍斜,用笔工整秀丽,点画俯仰,已纯属成熟的楷 法。《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从属这一类,《刁遵墓志》雍容浑厚,用笔凝练,为上列墓志所不及;《崔 敬邕墓志》由于刻法变化,用刀有粗细深浅不同,故产 生纵横使转不为法度所拘的特殊趣味。《司马□墓志》、 《张黑女墓志》为一类,结体扁平,用笔似多侧锋,有 端庄秀丽的趣味。《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皇甫□墓志》、《刘玉墓志》、《李璧墓志》、《李超墓志》、《鞠彦云墓志》、《吴高黎墓志》等面貌各不相同,大抵由于刀法不同而形成的。北魏以后墓志书体渐趋疏宕 平整,北魏茂密浑厚的书风已渐趋泯灭,如东魏之《高 湛墓志》、《刘懿墓志》、《王僧墓志》,北齐之《崔 □墓志》都是这类书风的代表。

    北朝写经保留到今天的比较多,大都在敦煌莫高窟 藏经洞发现。其书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图书馆藏 北魏延昌二年(531)《华严经卷》卷八,故宫博物院藏延 昌二年《华严经》卷四十一(此卷末署“敦煌镇经生曹 法寿所写”),北京图书馆藏北周天和元年(566)《大般 涅□经》卷九等。大抵北魏写经用笔沉着,风格纯朴,笔 画顿挫明显,虽保留一些隶意,但已是纯粹楷书,到北 周渐趋工整秀逸,已向隋唐书风过渡。

    北魏初期崔、卢两家族多以书法著名,其中以崔浩 成就最大,北魏书法多受他们影响,稍后有郑道昭。北 周有赵文渊。名不载于史籍而有碑刻传于世的有朱义章、 萧显庆、王远、王长孺等。

    书法理论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也得到繁荣和发展。 中国书法经过两汉、魏、晋的发展,各种书体都已成熟。 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要寻绎其发展历史,便 有书体渊流派的探索和讨论。又因书法家蜂起,而各有 擅长,要收藏品第,便有书法家名录和品评一类的著作。 此外,书法技巧的研究,也较两汉时期为广泛和深入。魏 晋南北朝书法理论著作主要有:卫恒《四体书势》、索 靖《草书势》、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王□《古今 文字志目》、王僧虔《论书》、虞□《论书表》、萧衍 《观锺繇书法十二意》、《与陶隐居论书启》、庾肩吾 《书品》、袁昂《古今书评》、江式《论书表》等。

热 点 新 闻
邓崇祝书画摄影展在都江堰市奎光塔公园隆重展出
翰墨薪传文明家风——都江堰市首届书法临帖暨书家规家训展开毡
“都江堰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撤县建市三十周年书画展”
都江堰市举行“书香校园、百花迎春”书法展
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周中国带领艺术家送文化下乡——进社区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年会暨2016年美协工作总结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2016年会暨2016年书协工作总结会
都江堰市2016年年度美术作品展开幕
美丽家园——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展在市文化馆展厅隆重展出
“为了和平 铭记战争——都江堰市纪念抗日战争胜都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在奎光塔公园圆满闭幕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2014年年会举行
都江画院六人国画展在都江堰市文化馆和奎光公园开幕
2013年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年会暨“青苗”活动
陈志才“天府·水韵”个人画展在都江堰文化馆隆重开展
2013年都江堰市“艺术家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市中兴镇拉开
“金秋之馨”——都江堰市政协书画院首届书画作品邀请展开展
大美灌县古城美术作品展在都江堰古城区顺利开展
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暨成都文艺志愿者进基层服务启动仪式现场
都江堰市第五届文学艺术成果奖颁奖仪式在当地文化馆隆重举行
追思著名文艺学者李启明先生
特型演员徐廷阳先生来到青年书画家宋孝强的艺术工作室
首届北京书画礼品展销会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2013年年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2012年年终总结大会
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展
天心月圆--四川花鸟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山情水意)都江堰市第二届油画展
“迎中秋-庆国庆”——美术、摄影展
曲院风荷<荷花二十四品>陈滞冬-秦天柱专题画展
清风雅韵——诚青道人书画展
《抗震壮歌》大型陶板壁画墙亮相都江堰
中国都江堰﹒阿联酋文化艺术交流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南宁开幕
东方既白 大家云集迎盛会
第四届美术报艺术节25日相约东莞
全国2500个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图 片 新 闻

艺术机构导航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蜀人墨社 | 锦江画院
名 画 欣 赏
 
摄影图片欣赏

诗 词 天 下
 
 
 
收 藏 拍 卖
艺术文章
刘太宗的书法艺术观(一)
刘太宗的书法艺术观(二)
刘太宗的书法艺术观(三)
失败的赢家──观范曾官司有感
艺术品又创“全球最贵”——卡塔尔王室以2.5亿美元
关于我们 | 服务声明 | 艺术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