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此次展览的是北京的九位中青年书法家。他们在书法艺术不同领域中,各自都有着很深的造诣。他们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各自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今的中国书法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书法创作上,他们各自占领了不同书体的制高点。王友谊的篆书;刘文华、张继的隶书;李松、王学岭的楷书;杨炳延、张旭光的行书;邱振中的草书,代表着这五种字体创作的较高水准。他们传统功力十分深厚,同时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各自形成了独具特性的个性书风。在国内的书法界倍受关注。
展览的开幕日,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三月三是古代传统的“上巳节”。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节日的活动非常之多,有祓契、曲水流觞、踏青、乞子、歌会等等。《后汉书 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灾,为大洁”。《梦梁录》:“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上巳节常常是古代文人雅集的日子。之所以选择这三月三为展期,其用意亦在于此。
以下为部分作品:

草书斗方 作者:胡抗美 创作年代: 规格:70×70cm

魏碑楷书条幅 作者:李松 规格:136×36cm

隶书联 作者:刘文华 规格:136×35×2cm

草书中堂 作者:邱振中 规格:123×70cm

小楷册页局部 作者:王学岭 规格:26×13cm

甲骨文联 作者:王友谊 规格:136×30×2cm

隶书条幅 作者:张继 规格:170×65cm

行草斗方 作者:张旭光 规格:70×7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