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他在河南原籍读书时,受教于于海晏先生,获闻文学古籍之学,读书之暇,尤亲翰墨。于唐楷法,尤所醉心。撰著余暇,每临寒舍,评碑论帖,为不佞益者之友。 博士八法入手,初追柳法,继探欧、虞,其楷法又趋疏朗。此际有论书著述数种,以其出于排字,笔墨底稿,遂不可见,而另有影印手迹数种,精神焕然,此是志和书法造诣又一境界矣。 去年有其挚友杨朝先生,耽研书法,文笔风华,与志和谈论古今书派,最相投契。于当今学书青年有深切厚望,又见初学每多急躁情绪。抵掌谈论之际,颇有由衷之言,志和见其手稿,深相悦服,乃以大楷录之。杨朝银先生见之以为学书之青年为座右之箴。俾睹者读其文、观其书,学有所进,则两君拳拳之谊,为不虚矣! 二○○一年二月启功获读。其时目疾未瘳,见所书大楷疏朗,于文意倍增折服。乃疏俚言,时年八十又八。 ——启功 中国历代书法家留下浩如烟海的精彩作品,留下无数艺术珍宝,这是中国的书法艺术对于全人类的文化宝库的突出贡献,是其中的一颗奇光四射的明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书风,是我们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文化交流的增多,外国的东西大量涌进,泥沙俱下,有好的,也又不好的。所以,在这个内外交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条文艺方针是不能改变的。党的文艺方针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那么,“主旋律”在书法艺术上应该怎样体现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是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书风,在这个前提下,发展多门类、多风格的艺术创作。但是,由于外来的文艺思潮的冲击,也有人在书法大合唱中唱“走调”了,否定优秀的民族传统,提倡糊涂乱抹,这种歪风邪气是不符合党的文艺方针的。否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做法是不对的。 在这里提到这些,是因为看到张志和先生的书法作品,他走的路子很正,是认真严肃地继承了优秀的传统书风,而且融入了他个人的审美观点,加上他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在这里汇成如此高超的书法艺术效果,体现出如此高超的艺术水平。所以,我对他的书法作品感到非常的欢欣鼓舞。 ——刘炳森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