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扶贫教育 | 笑山川文化艺术中心 |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 | 3D艺术馆
 
首 页 新闻频道 展览中心 艺术商城 艺术家频道 艺术评论 杂志总汇 灌天艺馆 研究分析 拍卖信息 艺术机构 灌天学术委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灌天艺馆
明 董其昌
发布于:2006-5-21    浏览:2913次

明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1626)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谥“文敏”。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他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其昌“南北宗”的画风和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出入董、巨、倪、黄,后世称为“华亭派”。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他走上学习书艺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这在他的《画禅室随笔》有所记述: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他曾自述学书经过:“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研习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他的楷书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頫,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他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行书以“二王”为宗,草书植根于颜真卿《争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怀素的圆劲和米芾的跌宕。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这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同时他又善于鉴赏,品题书画虽片语只字,也被收藏家视为珍宝。《明史·文苑传》中称他:“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清代康熙、乾隆都以董书为宗法,倍加推崇,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曾说过:“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

他的书法代表作品主要有:


    1、
琵琶行(请点击)

此卷前人曾说是“笔势纵横,神气飘逸,出入张、素之间。”他自己说“白太傅琵琶行,恨不逢张伯高之,余以醉素笔意仿佛当时清狂之状,白相似不?”现在看来,此卷虽系学张、素,实则姿态秀逸,笔力不足,仍是他自己的本色。


    2、草书宋词卷(请点击)

该作品极富清远散淡的情致。用笔清疏、流畅,意境深远,似信手写来,实则笔法严谨,一丝不苟,孕神采于笔墨之中,使行笔俱在法度之内,而无雕琢的痕迹。


    3、
烟江叠嶂图跋(请点击)

草书。以淡墨入书,浓淡兼施,加上流畅的行笔,空灵的行款,那种淡雅幽静的书法,的确将人们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意境中去。


    4、
白羽扇赋(请点击)

唐代诗人及宰相张九龄,受朝中权臣排挤,因玄宗赐白羽扇,作赋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涵义。董其昌这件作品书于七十八岁高龄,仍然不失一贯的秀逸畅快的节奏,令人觉得余韵无穷。


    5、
草书扇面(请点击)

此帧扇面书法写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娴熟。自署学杨少师,确有几分“神仙起居法”的遗韵。扇面纸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写好不易,董其昌是书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处而变其长,出现的线条及墨色的变化别有意味。
    释文:“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戌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夜,噭噭夜猿鸣。”


    6、
洛春谣(请点击)

是董其昌仿米芾“洛春谣”的作品。米芾对董其昌的绘画及书法有很大影响,但从作品中可见董其昌并没有刻意追求与米芾书法的外表相像,而是注重神似。他在此作中运笔技巧高超,透过线条的抑扬顿挫及墨色的浓淡深浅,营造出一种极富变化的韵律动感。


    7、
浚路马湖记卷(请点击)

此卷写碑布局疏朗匀称,是董其昌晚年之作,其书“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寓生秀于扑茂苍拙,自然洒落。董其昌自评曰:“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长短。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轮一筹”(《容台集》)言中表白其艺术上的追求。清人包世臣云:“华亭受录于季海,参证以北海、襄阳,晚皈平原而亲近于柳、杨两少师,故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澹,为书家中扑学。”董临古人各家书,面貌雷同,但善于摄取古人用笔和字形结体的巧妙,融和变化成为自己的面貌而免于“奴书”,冲破明朝一代刻意摹帖选古的篱藩,以灵脱挥洒的笔意见世,推陈出新,使人心眼为之大开。

热 点 新 闻
邓崇祝书画摄影展在都江堰市奎光塔公园隆重展出
翰墨薪传文明家风——都江堰市首届书法临帖暨书家规家训展开毡
“都江堰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撤县建市三十周年书画展”
都江堰市举行“书香校园、百花迎春”书法展
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周中国带领艺术家送文化下乡——进社区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年会暨2016年美协工作总结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2016年会暨2016年书协工作总结会
都江堰市2016年年度美术作品展开幕
美丽家园——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展在市文化馆展厅隆重展出
“为了和平 铭记战争——都江堰市纪念抗日战争胜都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在奎光塔公园圆满闭幕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2014年年会举行
都江画院六人国画展在都江堰市文化馆和奎光公园开幕
2013年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年会暨“青苗”活动
陈志才“天府·水韵”个人画展在都江堰文化馆隆重开展
2013年都江堰市“艺术家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市中兴镇拉开
“金秋之馨”——都江堰市政协书画院首届书画作品邀请展开展
大美灌县古城美术作品展在都江堰古城区顺利开展
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暨成都文艺志愿者进基层服务启动仪式现场
都江堰市第五届文学艺术成果奖颁奖仪式在当地文化馆隆重举行
追思著名文艺学者李启明先生
特型演员徐廷阳先生来到青年书画家宋孝强的艺术工作室
首届北京书画礼品展销会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2013年年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2012年年终总结大会
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展
天心月圆--四川花鸟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山情水意)都江堰市第二届油画展
“迎中秋-庆国庆”——美术、摄影展
曲院风荷<荷花二十四品>陈滞冬-秦天柱专题画展
清风雅韵——诚青道人书画展
《抗震壮歌》大型陶板壁画墙亮相都江堰
中国都江堰﹒阿联酋文化艺术交流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南宁开幕
东方既白 大家云集迎盛会
第四届美术报艺术节25日相约东莞
全国2500个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图 片 新 闻

艺术机构导航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蜀人墨社 | 锦江画院
名 画 欣 赏
 
摄影图片欣赏

诗 词 天 下
 
 
 
收 藏 拍 卖
艺术文章
刘太宗的书法艺术观(一)
刘太宗的书法艺术观(二)
刘太宗的书法艺术观(三)
失败的赢家──观范曾官司有感
艺术品又创“全球最贵”——卡塔尔王室以2.5亿美元
关于我们 | 服务声明 | 艺术馆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