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水晶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朝灭亡后,赵孟頫归故乡闲居,后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博学广识,才气横溢。他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老,可谓集艺术、学术于一身的全才。赵孟頫师承也极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钟繇、二王,晚年又取法李邕。他模拟古法力求微肖,书写十分熟练,尤倾心于二王,元虞集曾在《道园学古录》中指出:“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创遒劲姿媚新风,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后人称之为“赵体”。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有: 1、汲黯传:(请点击)
小楷。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2、 洛神赋:(请点击)
行书。是赵孟頫四十七岁时所书。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3、 兰亭帖十三跋:(请点击)
行书。元至大三年(1310)秋,赵孟頫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中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赵孟頫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
4、 秋兴赋卷:(请点击)
此卷用笔结体工稳熟稔,通篇气息蕴藉密丽。
5、 题烟江叠嶂图:(请点击)
《烟江叠嶂图》是北宋画家王诜的作品,赵孟頫实际书写的是北宋苏东坡题咏王诜《烟江叠嶂图》诗一首:江上愁心千叠峰,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赵氏墨迹传世虽多,惟大字却少见。从中不难看出其大字功夫之深。后文徵明在赵孟頫书苏轼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诗后补水墨米家山水。
6、 七绝诗册:(请点击)
此为赵孟頫书自作七言绝句一首,诗中“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借用了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向禅僧药山惟俨请道的故事。药山以手示上下,并对李翱说:“云在天,水在瓶。”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精品。 释文:“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子昂为中庭老书。”
7、 酒德颂:(请点击)
此卷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其《酒德颂》充分反映了晋代文人的心态,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有的文人或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并借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8、 昔寻李愿诗卷:(请点击)
此作是赵孟頫书写的唐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古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诗,此诗帖与赵孟頫《与国宾山长》信札及杨维祯《小游仙辞》、危素《陈氏方寸楼记》四段合装于一卷。此诗帖笔法丰富,变化多端。初起较为严谨,楷中带行,写到后来行中见草,笔力苍劲厚重,点划、使转交待分明,应是赵孟頫晚年书法之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