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有“米襄阳”之称。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故又人称“米南宫”。传说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轼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米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是宋四书家的杰出代表。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他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为画史所称道。
米芾的主要书法作品有: 1、苕溪诗卷:(请点击)
行书。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时米芾三十八岁。所书为自撰诗,共六首。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2、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相传北宋时,蜀地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3、紫金研帖:(请点击)
行书。此帖书法飘逸灵动,看似漫不经意,而更得浑然天成之神韵,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趣。
4、 多景楼诗帖:(请点击)
此帖写得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可以想象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5、 研山铭:(请点击)
行书,是米芾的代表作。此帖下笔倜傥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成法的制约,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在明代张丑的《真迹目录初集》、《清河书画表》和清代吴其贞的《吴氏书画记》中都有记载。
6、 向太后挽词:(请点击)
小字行楷。是其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7、 寒光帖:(请点击)
行草书。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