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少师、中书舍人,世称柳少师。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旧唐书》中评曰:“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宋代米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有:
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书谓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
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唐会昌三年(843)立,原碑久佚。《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碑帖鉴赏:柳公权——金刚经
|
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 |
碑帖鉴赏:柳公权——玄秘塔碑
|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