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零陵郡(今永州市)人,后来移居长沙。怀素七岁时到零陵县城西门外的“书堂寺”为僧,后到东门外的“绿天庵”为僧。自幼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因无钱买纸练字,就在寺旁空地种下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庵为“绿天庵”(在今永州芝山区高山寺后侧)。怀素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名为“笔冢”。旁有小池,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 怀素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前人评其书法,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所发展,所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他的草书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
怀素的主要作品有:
1、自叙帖:约大历七年(772)怀素北赴长安及洛阳,寻求进一步发展。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受到颜真卿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卿的激赏,纷纷赠以诗文。大历十二年(777),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成此帖。本帖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草书,二行,十四字,无年款。用笔圆转灵动,笔势若断还连,左右揖让,疏密有致。结体欹侧飞扬而又平稳停匀,书风丰腴遒美。帖前有清乾隆题签并书引首“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聂子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陆润等题识。曾著录于《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帖》等汇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