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1830——1904年)清末戊戌变法的倡导者,著名的外交家、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同治、光绪皇帝老师的殊荣使他平步青云,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会试总裁,加太子太保、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
1894年中日战起,他力主抗战。《马关条约》签订后,欲扶光绪亲政,筹思革新,支持康有为变法,并密荐于光绪帝。1898年由于戊戌变法的牵连,被慈禧一怒之下,革职发回原籍,永不叙用,从此一落千丈。翁同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翁氏也能绘画,平生经眼的历代名作不计其数,但其绘画仅为客串。
在市场上,翁同和的书法很早就享有较高的声誉。清末时期,北京琉璃厂的很多画廓竞相请翁题写匾额,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档次,民国时期已形成收藏翁同和书法的圈子。九十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翁的书法作品也常在市场上亮相,价格不低。1993年翁氏《行书》(四屏)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以4.4万元成交;1994年翁氏的《行书》(四屏)和《天中景物成扇》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分别以6.21万港元及2.76万港元成交;以后他的作品有所回落,1996年翁氏的《楷书书七言》和《家书十二开册》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1.76万元和1.5万元成交。现翁同和作品已成为各大拍卖行的固定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