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灌天艺术网 2013-7-3 作者:李巍 地点:四川
傅文俊作品短评—— 一个观念引领着的图像世界 文/李巍
一个观念引领者的图像世界 ——傅文俊先生影像作品《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的解读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李 巍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在这个充满求新变异的图像消费社会里,人们用以了解生活、研究世界的方式已经转向,图像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图像的巨大影响力,大大超越了文字的力量,占据着视觉文化的主导地位,影像思维的产生,使图像思考已经来临。 当代艺术的出现,可以让人们通过摄影语言得到获取图像的快感,让人们进入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极大的拓展了现代摄影家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 超大图像画面的视觉震撼力 面对1.6米高,16米宽的巨大展示画面,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视觉体验呢?有一些昡晕,几分压抑,—点蹩气,让你不得不面对它,审视它,评判它,这正是作者想借作品大体量预期在观众心里达到的心理效应。 巨大的体量,让观众感觉到强烈的心理感召力和视觉震撼力。 丰富的内涵,让观众进入到宽阔的读图空间和感情呼应气场。 凝重的色调,让观众唤起对逝去的贫困岁月忧郁的回忆联想。 浓郁的乡情,让观众回味着昔日巴渝文化的世俗生活的风情。 这是山城城市风貌变更的一个历史见证,这是当今人际交往变化的一种全新诠释,这是图像艺术家创造的—个虚幻的世界,这是人们心灵中呼唤的一份世俗的乡情。 这个“巨无霸”的出现,必将占据当代影像艺术殿堂一个特殊的地位,以它不同一般的形式与内涵的品位,引发批评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和评议,给予它特定的艺术价值的认同。 这个“巨无霸”的问世,必将在观众的审美视觉体验中留下一份独有的回忆,它渗透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韵味,将会时而闪现在岁月人生的回想之中。 这种作品的大体量,是一种艺术创造的必然,是一种游戏规则的突破,是一种摄影历史的超越,也是作品艺术价值的体现。 一个观念引领者的图像创造历程 说起作者傅文俊先生,摄影艺术界内知道的人可能还不算太多,但在广告界傅文俊可却是一个颇有知名度的人物,在广告生涯中打拼20余年,他不仅是一个广告A级企业的成功经营者,更是一个资深的广告创意人,在担任多届中国国际广告艺术节优秀作品评委期间,与同为评委的中国广告界顶尖的创意大师们共同切磋广告创意的真谛。 他早年在川美时学的是油画,具有扎实的形象造型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转身摄影艺术界仅三年,凭借对摄影技术多年来的熟练把握,亲身对图像画面表现的把控能力,广告创意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很快地将绘画、广告的思维和审美潜质融入摄影艺术创造之中,在相互借鉴、综合、碰撞过程中,厚积薄发地推出了一批观念新颖,表现独特的摄影艺术作品。 2009年10月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第35届AJAC展中,其摄影巨作《街坊邻居-人文生态文献》获海外邀请艺术家最优秀奖,能获得日本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艺术展之一的AJAC的认同,其艺术造诣可见一斑。 2009年7月重庆摄影协会第三次主席团会议上,决定成立当代摄影艺术专业委员会,傅文俊先生被任命为主任委员,成为重庆地区当代摄影艺术的引领者,确立了业内领军人物的地位。 《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的全新观念释义 在传统的思维中,摄影主要是作为记录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一幅摄影作品的优劣判断主要在于意境美感的品位的高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一个不断实验、蝉变、发展的新阶段,在众多新观念及当代电子文化的激发下,摄影开始了从“手段”到“目的”的转变,这是摄影作为艺术在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化。 摄影开始成为一种观念诉求方式,其传统的审美功能的主导地位正在被思想观念表达所取代。被日常生活中人们称之为“照相”的摄影蝉变为前卫艺术家从事观念创新与表达的新媒体,由视网膜艺术上升为思想的艺术。 观念摄影并不要求艺术家有特别高超的操作技能,而是要求艺术家具备良好的社会观察和对现存文化审视的思维能力,通过图像有力地表达出个人独到的精神观念。摄影作品更多的只是“观念的形式”,是一种概念大于现实的虚拟意象。 新的观念认为摄影只是一种观念的依托物体,是观念的视觉化呈现,观念的表达是作品追求的终极目的,摄影只不过是服务于观念表达的一种手段而已。 在《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画面形象上,摄影的“纪实性”的记录功能明显地被淡化,从一种表达“真实性”的摄影语言转化为“意象性”的艺术语言,成为一种“意念”表达的媒介。 “街坊邻居”这一主题概念源于2000年重庆地区热播的一部百集方言情景喜剧,表现的是重庆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大话草根生活,尽显地域情趣风采。总的来说,欢乐喜庆的概念内涵是它呈现的的基调。 而《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的基调却是大相径庭,只是借题发挥而已,它所呈现的是一种低沉压抑的甚至是有些悲情的基调,用一种完全相反的视角表达的是另一种全新的观念。 运用纪实退隐手法表现当今城市化发展进程,本土人文生态遭到历史性的变迁,对历史记忆的留存是作者作品中表达的核心,目的是促使人们思考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倒底失去了什么?仅仅是对原生态吊脚楼为特征的民居的怀念,还是对原有文化生态的深切追忆。 笔者以为作品与“街坊邻居”主题紧扣的一点上,表达了更深层次的的一种观念,即在城市变革中新的人际关系的变化,随着原生态民居被现代居住空间的取代,传统的人们交流汇集的通道被阻隔,促使人际交往越来越平面化,人与人的交往范围大了,但深度却丧失了,感情的内涵越来越少,利益的动机越来越明显。 让我们来审视作品的画面,作者在场景处理上画面色调凝重低沉,有意识隐蔽了人群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虽然每个窗口都呈现人们生活的痕迹,但主体的人却难以见到踪影。作者说16米长的画面上保留了2个人。 这种刻意的退隐艺术处理绝对是有意而为之的,街坊不在了,邻居不见了,街坊邻居消失了,人们惯常的充满人性关爱的生活方式被摧毁了,向往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这就是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街坊邻居”主题的一种全新的观念释义。 《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作品的艺术价值 笔者认为《街坊邻居-人文与生态的文献》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全新的观念表达,表达了一种新的思维体验和思维模式。 运用一种返回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一种新的思维体验,或者一种更加全面认识事物本质的新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在艺术表达上否认了传统绘画形式的价值观念,重视的是过程思维体验和思维模式的改变。 2、作品具有原创性,奇思异想,有一种超越常规的创意精神, 原创性是一种有文化意义的思想探索或形式上的出新。这种从认识事物根本方法,颠覆传统绘画形式价值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创意精神的体现。可以说,它是具有艺术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所进行的勇敢游戏。 3、作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给人以宽阔的联想空间。 艺术作品成功的核心,其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于对想象力的释放。巨大绵延的图像画面展现了一种充满想象力的空间,让人回味,运用真实而又虚幻的场景形象,使作品从再现层次进入到表现层次,充分调动了受众的想象力。 4、作品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加以揭示。 作品表现了当今变革时代极富意蕴、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关心现代人的生存与心灵建设,揭示人的生存的意义。城市的变革和复兴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成为表达的主线,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生活理想的期待的广博情怀。 5、作品表现形式追求中国气派与民族风格的绘画长卷样式 作品在画面影像的处理上追求古典传统绘画的线描效果,以散点横向构成的方式排列画面的影像碎片,单色着彩的的整体色调处理,这种追求传统绘画《清明上河图》般的艺术样式,无不使作品呈现一定程度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 《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的后现代语言表达 说《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是一幅解构性作品并不过分,因为它在基本的形式框架上,使用了后现代艺术中常见的图像拼贴手法。 当今電腦科技帶來的數位處理方式,在虛擬空間中以片斷結合的方式連接不同來源的事物,从而在視覺表現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變。 运用摄影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法,将分别拍摄于不同地点和时空的即将拆除和已经拆除的民居场景,按创作意图拼接在一起,用这些图像“碎片”构成新的完整的画面,一个完全不同形态的“统一”,形成一种“蒙太奇”的时空结构,一种全新的非次序性的话语结构,通过这种碎片的重组使作品产生新的生命和意念。 这种形态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破旧不堪的风貌的“碎片”组合,不仅造成了一种图像集合的整体气势,不同个性的图像共构也使整体增加了视觉的多样性,给观众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情趣,强化了图像画面的可视性与可读性,从而使作者的创作意念在这种拼贴组合中得以凸现。 这种组合中只要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了特定的诉求意念,一切都成为一种合理的再生,新就是合情,新就是目的,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关系,一种贯穿全局的自由开放的关系,以一种东方的叙事方式来感染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