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灌天艺术网 2012-4-26 作者:京宏/文 编辑/笑山川 地点:四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我国的本土文化——道。道既指天道,也指人道,书法艺术是天道与人道的复合体现。我们从这种复合体现中观道,可感而不能言传。中国书法作为一种宇宙符号文化符号和个体心灵符号,传递着一种朦胧之美。无论创作与欣赏,都渗透着关于天道与人道的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纠偏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这种带着浓浓修养色彩的艺术活动,从古到今成为文化人不可或缺的余事。刘太宗先生在书法上耕耘四十余年,从他的艺术语汇里,看得出是在努力向道的目标靠近。他视艺术为爱情,爱情本质上是精神情愫的互动,这与艺术的心理运动颇为相似。他视书法为生命图腾,四十余年无间寒暑,完全将自我得失置之度外,成为其人生的精神支撑,他的愉悦、充实、自我价值,在此一览无余。他自署艺名,一为石山痴人,典籍似出自米芾拜石。又为溪山渔樵,以渔者樵夫自许。 清人书论家刘熙载论书,有“与天为徒”之语。天即自然,他这些雅号,作为他的心之所向,与自然相接已略见一斑。 刘太宗自谓,学唐人不久继而汉魏。其书活脱,潇洒,无匠气死气俗气,不以雕琢技巧为能事,将其对天道与人道的认知,不断撞击于怀的拙朴简约厚实灵动纯雅的本真体验,倾注于点化构成及其章法之中。尤其借鉴当代两位书法巨子谢无量与于右任,演化出自我清新高韵的书风,在当代书法的艺园中自成品相。从多种资料中查考,有识见的艺术评论家,如陈滞冬、陈玉龙、王岳川,姜寿田,李树同之流,溢美之论不一而足。 刘太宗大量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还出自他自己的诗文,从文学的角度写他心中的人文情怀,其格调与书风琴瑟和鸣。
他与恩师李启明的交往:又往龙潭拜哲颜 支言也让白云闲 茅庵谁解其中趣 皓月知人照影还。 竹篱茅舍八旬翁 笔挟青城一代风 独爱诗书贫亦富 精神直与晋贤通 他怀念太先生董寿平:古柏森森掩晋祠 雪中瞻拜太先师 满堂松竹凝精魄 四壁黄山是好诗 名播东瀛留胜迹 客居玉垒结相知 于今洪洞传海内 君作大槐一横枝(洪洞县一棵大槐古树,历史久远,已成山西一个文化符号) 他赞美李冰:宝瓶好水晖秦月 金谷盈仓颂李冰 他赞美都江堰:郡守开篇三维图画古今相接 宝瓶弄翰万载文章中外传扬 他的四字联写了一段历史: 郡守劈石,宝瓶流金。 他感慨齐白石:残阳映照大师碑 几度勾留不肯归 拂去流芳千载语 惊雷七字动心扉(白石老人碑文仅湘潭齐白石之墓七字) 他寄兴山林:驱车径往毕蓬沟 正遇骄阳似火流 红叶铺山烧十里 清泉出峡冷三秋 登峰人在蓝天里 俯首魂惊雪岭头 顿觉飘然生放纵 顽仙是我复何求 兰舟一叶浪花飞 前度刘郎昨夜归 百里漓江开画卷 垂竿抛出桂鱼肥 他游曲阜:足慰平生临鲁地 圣人乡里绕清声 杏坛乳水连千载 我也孔门一后生 他在北大寻梦:京城何处牵魂梦 雪里燕园对朔风 笑我迟来情不改 未名湖畔觅贤踪 他的诗和他的书法一样,形淡情浓,清清亮亮,一派生机!他在一篇文章结尾处写道,“看得见古稀之年的晚霞了,而心态依然年轻,我们的面前横着另一座高峰——那是草书”。这样的语言,哪里是一个位垂垂老者! 在刘太宗“墨之语境”书法集出版之际,我欣然应邀为其作序,相信读者会与我感同身受,享受其艺术之美。在中央的倡导下,举国上下,文艺复兴的浪潮波澜壮阔。我借此机会祝愿包括刘太宗先生在内的艺术家们肩负富国强国的使命,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是为序 2012年4月2日京宏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