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在书写具有浓缩自然表象的汉字时,或诗词歌赋,或名言警句,文学艺术的美,也同时摇荡于心灵。笔随心走,迹化在纸上的墨迹,是作者心中自然与文学水乳交融的意境。此时的汉字,已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语言符号,而是心灵符号了。既然是心灵符号,那么心灵就必然具有历史文化和个体修养的内核,于是粗犷与细腻、奔放与含蓄、重浊与清丽、庄重与潇洒、深邃与平淡、守旧与超越……等等属于文化观念的心态,因人而异,各显身手,使历代书法作品展现出不同时代万千书家们的个性特征与风采。既然是心灵符号,那么这种符号就必然永远处于变动状态。
文字意义的不同,决定了心理运动的不同;心理运动的不同,决定了作品形式的不同。那种千字一面的作品,不论其影响有多大,名气有多高,都不应该是真正艺术意义上的作品。至于这种作品的社会认可,那是另一种话题。
前文中提到,书法作品没有中介。形式即心灵,心灵即形式。但是,要达到下笔就能实现心灵与形式同一,就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术能力。没有技术能力,实现心灵的物化只是一句空话。近几年从刊物上看到的学者书法、书画专业媒体人员书法,这些人学问不可谓不高,懂中国文化不可谓不深,然而其中低劣作品比比皆是,问题就出在疏于技能。另一方面,当代书坛已作为名利场,让浅薄之辈,追名逐利之辈,纷纷从各种渠道涌入,此类人既伤于学问,又疏于技能,其作品被人讥为垃圾,言不为过。
总而言之,中国书法归于心灵,依附于器,通于大道。何为大道,我以一语度之,表达人类生命的本真,可谓乎?
(二OO五年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