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安 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已经越来越临近。在此之际,艺术家们纷纷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奥运意象”,展现他们对于这一盛会的一腔热诚。 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大量命名来自西方文艺理论的词库,并且习惯于用这种西化的命名来概括剖析我们自己的艺术创作。但是,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与日俱增。于是,我们开始把投向遥远西方的目光收回来,重新审视五千年积淀雄厚的中华文化,并且从中找到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文化资源,以确立区别于西方文化西方艺术的中国文化形象,重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其中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文化艺术命名的本土化。 七个参展画家和七个特邀画家用“意象”风这样纯粹中国化的范畴来加以命名,表明了全体参展画家的文化自觉。 “意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殷周之际的《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明确揭示了“象”和“意”的美学关系。用“象”尽可能完美地表达“意”。绘画离不开“象”。这个“象”既是动词“像什么”,又是名词“对象”、“物象”。所以绘画的初始目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必须“象对象”,“象物象”。但中西方艺术对象的理解和象的途径、手段和目的各有不同。西方文化是精确的数的文化。其艺术追求的“象”表现的是逼真的“象”,中国文化是浑沌的“气”的文化,因而中国传统绘画的“象”更在乎对象气质情韵的内在的“象”,在乎艺术家与描绘对象心灵沟通后的“象”。当西方美术用透视和明暗塑造人物和风景的时候,中国人却是以意造象、立象尽意,用平面的墨和线来造象。就像李苦禅先生概括八大山人艺术时说的那样,中国的绘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见的‘具象’,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这里我想补充的是,中国人即使画抽象画也是“意象化的抽象”。 这次参展的十四位画家风格各异:方增生的浑茫感、林曦明的大块画、徐昌酩的敦厚、杨正新的飞动、张桂铭的装饰、张培础的变化、陈琪的构成、郑波的烂漫、应诗流的大开大阖、韩煜的挥洒、张复兴的阳刚阴柔兼济、张谓人的墨线交融、萧守棉的明张清丽、柯和根的苍茫鲜丽,不一而足。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美学指向:意象。整个画展弥漫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意象风。 值得指出的是,这次展出的不少作品取自奥运题材。作品中洋溢着百年中国今日梦圆的自豪。奥运题材是在正常背景下对生命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憧憬。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