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欧洲处于社会的蜕变时期。许多新名词和概念也在此时产生,甚至影响到现在,比如源于法国的“波西米亚人”、“颓废派”,源于英国的“大生产”、下午茶文化等。 19世纪之初,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正陷于失败颓唐的文化氛围中;而另一边隔岸的英国却因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全新生活方式。但维多利亚时代始终推崇的是遵循规则礼节和历史传统。1807年埃尔金伯爵在帕克巷的家中首次展示了他希腊冒险的成果:帕特农神庙中能被运走的一切雕塑作品。于是这些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携着古希腊的人文艺术风采迅速征服了整个不列颠岛。正如温克尔曼所说“要变得伟大和无与伦比”,“达到这个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模仿古人”。 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为首的学院派在维多利亚时代风头尤健。他们受法国唯美主义的影响,讲究形式上纯粹的美,“为艺术而艺术”。美感,是艺术家唯一关注的。比如在创作人体时,为了追求“美”,画家们经常为模特“人为整容”:给瘦削的补上丰腴健美的肌肉,为肥胖的去除赘肉。巧合的是,不论古今中外,艺术界里总是会有“梅妻鹤子”的人物,比如学院派的领军人物——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莱顿就终身未娶。他本人相貌俊美、为人谦和、学识渊博,是“像天神一样的”完美人物。这样一个富于魅力、广受欢迎的人,在面对女性人体时却没有欲念,始终追求理想化的想象。 正如所有前卫流派的产生一样,它们都必然产生于反对。拉斐尔前派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在他们看来偏向了风格主义的画家——特别是学院派。善于讲故事的拉斐尔前派们以圣经、神话、历史、文学题材为载体,达到教化公众道德的功能。那些苍白忧郁的脸庞、纤细娇柔的身躯、神秘浪漫的情节、浓重强烈的色彩都是这个派别显著的艺术特征。但是,对细节的生动刻画,对自然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强烈色彩的追求,逐渐也走向极端:为了表现奥菲利娅溺水后,漂浮在水中的细节,女模特被长时间要求浸泡在水中,甚至病态美也是他们的描绘对象。尽管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们抱着追求朴实自然的初衷,但是对历史神话题材的过分模仿,以及对细节的极端追求却往往使他们的作品缺失了文艺复兴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是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从今天看到了过去,也从过去看到了今天。尽管当年这些派别之间水火不容,然而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他们的艺术共同构成了一场唯美、古典、浪漫的最后盛宴。欣赏艺术的有趣之处也在于此:艺术从生活经验中来,也呼应了我们平凡生活中的许多影子。 (“古典与唯美”已经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李凝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