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后期,画坛笼罩在“元四家”的影响之下,画家多宗法董源、巨然,崇尚平淡、闲逸、简率、自娱,用笔松灵,用墨淡雅。但也有不入时流的,如王履,他认为不应过于鄙视南宋画风:“粗也而不失于俗,细也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尘之鄙格,图不盈尺,而穷幽极遐之胜。”而他唯一的传世之作——《华山图》册,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韵致。 王履(1332-1402后)明代画家、医学家。字安道,号奋翁,又号畸叟,昆山(今属江苏)人。精诗文,工绘事,教书乡里,并学医于名家,著有《百病钩玄》等医书。洪武十六年秋,他在采药途中,登华山,不畏险阻,一路上以纸笔记录胜景。时年五十岁。归来后,他创作了这套《华山图》册,其间因患病时而辍笔,心力交瘁,历时半年终于完成。《华山图》册共计图四十幅,每图纵34.5厘米,横50.5厘米,纸本,或墨笔,或设色。加上他自写的记、诗、序、叙,合计六十六页。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乃我国著名五岳之一,称作“西岳”,以险绝著称。华山有“莲花”、“落雁”、“朝阳”、“玉女”、“云台”等五座主峰。《华山图》册所画的皆是华山的局部写生实景。《仙人掌》图,描绘的是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石壁陡立,悬崖上有被沟壑割开的并列的五条岩壁,形似仙人的手掌。唐代王涯曾著《太华山仙掌辩》。这次王履实地考察,心生异义,于是在《宿玉女峰记》中一一辨析,并题诗:“崖璺泣膏脂,俄然掌似之。不穹亲到实,那详旧传疑。……”山石以雄强的浓重墨笔略带提按硬折地勾勒,简括到似乎仅剩轮廓线,但已显现山石之硬朗。略施淡墨的小斧劈皴,疏松而似刮铁,重在连擦带染石之暗部,以醒出石的结构和层次。画面上大多画的松树,似夏圭的画法,但用笔较钝,与山石勾线之粗壮相谐。一般不作丛树,而在石之折转处加丛点以示木叶。这幅画纯墨笔,其他着色的画用浅绛法,极其淡雅,在山石上普染极淡的赭石色,仅在石面之受光处积染花青色。画面沿用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技法,但还是可以看出王履为了表达华山的“奇险天下第一山”而自出新意之处,用笔更加简练、凝重,用墨则勾笔浓重而皴笔淡雅,尤其在构图上,则与时人大不同。时人多凭摹仿造景,而王履的《华山图》则完全依据写生提炼而成,每幅都具有浓烈的华山风貌,给人以一种清新而生机勃勃的感觉。有人问他:“何师?”他答道:“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也因此,他对于当时的“务于转摹”,“以纸绢之识是足”的习尚大力抨击,倡导“法在华山”,“意匠就天”,避免绘画创作的程式化、概念化。但可惜的是,没能引起画界应有的重视。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