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岛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有一件雍正年间制作的珐琅彩绿竹绶带图碗,这一精美器物胎体轻薄,釉面白润,四只绶带多栖于山石上,活泼灵动,一翎一羽描绘得栩栩如生,周围的竹林显得清秀而生机勃发。 珐琅彩属于瓷器釉上彩绘,是我国传统的制瓷工艺与法国传入的铜胎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彩瓷品种,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当时在制作时,首先在景德镇御窑厂中挑选精制的原料烧成素瓷,然后送到京城,由宫廷画师绘制后,在宫廷经低温彩炉烧烤而成。据宫中记载,当时制作珐琅彩瓷器在北京有3处,有宫内造办处、圆明园明造办处和怡亲王府。 精美靓丽的珐琅彩瓷的创造和发展,是与“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帝皇对瓷器的爱好有着直接关系。出现在康熙晚期的珐琅彩瓷,就是在康熙的授意下制作的。自明代洪武二年景德镇成立御窑厂烧制官瓷后,历朝宫廷中所有制瓷任务均由景德镇官窑筹办,然而,痴心于陶瓷的康熙帝,为了便于研制珐琅彩瓷更改了宫中惯例,将珐琅彩瓷的彩绘加工及烤烧放入宫中,据说设在内廷深处的养心殿,使康熙帝可以随时亲临作坊巡视。康熙还要当时在宫中的法国传教士马国贤和郎世宁督造。由于瓷胎画珐琅和铜胎画珐琅的质地不同,所以难度极大,经过反复不断地探究,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起研制,一直到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才烧制成功。 胤禛继承皇位后改年号为雍正,他对瓷器的爱好甚于康熙,不但亲自巡视督察,而且还直接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制作,又命其弟怡亲王统管造办处。当时,不但能自已制作珐琅彩料,而且摆脱了康熙时仿铜胎画珐琅的呆板风格。当时的珐琅彩瓷胎骨洁白细腻、釉画滋润如玉,色泽明快艳丽,将珐琅彩的制作推向了高峰。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