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骕(1124-1182)字希远,南宋画家,山水、人物、花鸟兼擅,傅色轻盈,颇有生意,界画亦精。宋室宗亲,官至和州防御使。乃赵伯驹之弟,两兄弟都善画青绿金碧山水,但两人在绘画风格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别。如果以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与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相比较,赵伯驹重勾线,重山体的参差脉络,局部上青绿重色;而赵伯骕则重点染,重气韵的苍茫氤氲,树石通体上青绿色。赵伯骕曾奉高宗赵构命合作集英殿壁画。孝宗赵眘时他曾绘姑苏(今江苏苏州)天庆观图样进呈,孝宗甚悦,遂令以原样建造,即今之玄妙观。 《万松金阙图》卷纵27.7厘米,横135.2厘米,绢本,青绿设色。开卷水天渺茫,浩瀚无际,明月皎洁,渐见坡渚。坡上六株高松挺立,有群鹤翱翔盘留其间,已初见祥瑞。其后渐入山中,山峦起伏,松林葱郁,瑞云片片,宫阙隐现。至卷后,近处山坡上,又有三株巨松,枝干虬曲,顾盼生姿。整幅画,水天、江岸、深山、松林、宫殿浑然一体,让人觉得气势磅礴,绚丽夺目。较之此前唐代的大青绿山水,赵氏兄弟都参合五代、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的新成果,作出了重大的改进。赵伯驹重在以水墨勾、皴、点、染,构成墨骨,而后敷青绿色。而赵伯骕则将墨与色融合在一起,由淡渐深,反复点染,以没骨法积成形体,而后视需要加罩青绿。此图的勾线就不多,只在松树的枝干及山脚坡石有一些勾、皴,皴似短披麻,与整幅画的柔和、隐约、浓郁、苍润的氛围十分协调。坡脚染赭石色,石面普染墨绿,而松林则近山用横点、远山用竖点,由淡至浓以墨绿色反复加点,积至浑厚,而后用青绿色薄罩,显得林木蓊然,苍翠凝重,似万松盘郁。山坳曲径及坡脚沙滩染以泥金,而宫阙则勾金傅色,其碧桥朱栏也直接以色勾出,于一片青绿色中分外娇艳。 北宋末,在宋哲宗时期形成的“复古”风潮中,已经沉寂了将近三百年的大青绿山水画复成时尚,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可以说风格各异,各领风骚。然而无可置疑的是,在此后南宋、元、明、清历史时期,青绿山水在山水画的三种基本形式中仍未能占据主流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元代画坛以文人为主体,崇尚清淡典雅的水墨山水,即使用色也是淡彩的浅绛山水。“元四家”几乎没有青绿山水画传世。但青绿山水依然以小青绿的形式生存和发展。明代山水画家渐多青绿山水画传世,其中仇英更是以大青绿山水见长。明末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虽推崇文人画的平淡天真,但仍热心于小青绿山水画创作,只是改勾、皴的硬勒为随意了。清代画家积极推广之。时至现代,青绿山水在一般民众的眼中,似乎已在水墨、浅绛之上了。
Email:37790145@qq.com(总编信箱 ) 热线:028-87247917 编辑QQ:37790145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奎光西上63号灌天艺术网 邮编:611830
灌天艺术网www.cnsdm.com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2 蜀ICP备12001825号-1
支持单位:都江堰市文联 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 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 蜀人墨社